《金天鵝效應:了解資產家的想法,讓錢自己流進來》

讀完之後的感覺是:

    這或許是比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還要精簡的財務觀念書吧!
 
其實以財務觀念來說的話,還是「富爸爸」系列最棒,不過如果還有朋友連「富爸爸」系列第一集都覺得難以消化的話,那建議可以先讀這本看看!
 
本書的主要內容,可在網路書店查看目錄部分瞭解,Helen 接下來分享的是自己在閱讀時,所記下給自己看的重點。
 

 

致富定律 I:為自己工作,創造自己的財富
 
致富定律 II:運用自己的錢,增加財富
文章標籤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猶太人的賺錢智慧-七大秘訣讓你成功致富

對致富有了興趣之後,就會開始來找相關的書籍來看。剛好瞄到這本書,同時對於猶太人比例上晉升富人之列的數字高於其他族裔也很好奇,因此就找來閱讀。

從書中的分析可以得出,猶太人的「家庭教育」本身就不太一樣,才能在根本上教化他們的人民,使他們瞭解錢的重要性,並自願累積為獲得金錢所需的條件 --- 知識

除了累積知識之外,他們也從小就在家庭中培養時常思考辯論的習慣,有了靈活思考的腦袋,也就能在長大後用於探索如何致富或是專業(特別是律師的行業,或是商場上的往來交涉等等)上。

以下是本書標題所說的成功七大秘訣:

一、可攜式的知識才是真財富
二、自助而後人助
三、成功人士是專家和企業家
四、發展語文信心
五、奢侈要有所選擇,節儉要精打細算
六、重視個性,鼓勵創意
七、擁有追求成功的動力


下面是 Helen 在閱讀期間所摘錄的要點,對於培養未來的小富翁很有幫助喔!
文章標籤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圖片來源:Google



讀過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的讀者一定都知道,作者羅伯特清崎寫《富爸爸》系列除了是為成為暢銷作家收版稅之外,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要推廣他所開發的財務遊戲《現金流桌遊》(CASHFLOW)。

Helen 當初也是第一次讀了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之後,就想要找這個遊戲來體驗一下。無奈遊戲本身的實體很貴,又沒有可以一起玩的對象(多人一起玩才有趣啊!),雖然有電腦版的,不過價格也不低,因此就作罷了。

不過,Helen 在網路上看到 “Mr. Market 市場先生” 這個部落格,發現他有定期舉辦現金流遊戲的活動,當然就趕緊來報名啦!提交報名表之後會以 LINE 聯繫,活動當天收場地費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報名看看喔。

由於當天正式開始之後的遊戲過程滿緊湊的,因此 Helen 沒有拍照,僅能用 Google 找到的圖片大致介紹一下。

文章標籤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現在網路很方便,許多人都樂意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心得,Helen 就是關注綠角之後,從他的中文書單得知這本書的。關於書本,有興趣便該找來看,才能知道是不是對你有助益的書。

作者蕭世斌是在中年之後才驚覺靠存錢無法致富,因此開始研究如何理財,並使用自己擅長的 excel 試算技巧來檢驗投資機會的報酬,自行研究出理財方法。他目前已經退休,經營「怪老子理財」網站,並教授理財課程。

本書第一章先介紹一些基本的理財觀念。像是要怎麼做就能開始理財,以及如何存錢、管理收支等。觀念要先釐清,弄正確之後,後面的摸索才不會太辛苦。

第二章說明一些在理財上常用的數字,如通膨、年化投資率、複利、現值與未來值等等。對於還沒有財務知識的人來說,可以藉此瞭解這些常在理財投資文章上看到的名詞。

第三章是作者介紹的一些投資工具,如基金、股票、債券,以及投入的策略。由於債券是比較少人著墨的地方,讀者可以藉此瞭解一下。

第四章教導讀者如何做好資產配置,而不同的年齡(或人生階段),也該有不同的配置策略。

第五章講到許多人一輩子都想得到的財產--房地產。如何計算是租屋好還是購屋好、計算房貸與利息及償還年數、貸款買房出租獲得報酬的計算,本章都有提到。Helen 到目前還沒有開始涉獵房地產相關的投資,因此這部分也讓 Helen 獲益良多。

結論:
關於理財入門書,Helen 自認看得還不夠多,但超級新手的話,Helen 會推薦《下班後賺更多》,裡面的解說更加淺顯易懂。


但是《第一次領薪水》裡面的知識比《下班後》還要豐富,如果是看數字不會頭暈的讀者,或是已經累積了一點財務知識的人,想入門還是會推薦這一本書。
本書也適合保守型的投資人,因為作者本身就比較晚才開始理財,因此對風險極為注意,保守型投資人看本書可以瞭解如何穩健理財投資、計算風險,達到增加財富的方法。
略有難度的書不該就此捨棄,畢竟,財務知識的道路是漫長的,到最後,總是需要突破這小小的門檻,才能繼續在這個世界探索下去。沒有人說過理財或財務知識是簡單的,願大家共勉之!

文章標籤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之前閱讀《富爸爸,提早享受財富》,裡面有一章(第十一章)提到「時間」的重要性,因此摘錄在這裡,提醒各位這個非常重要,卻時常被人忽略的東西吧!


富爸爸舉了一個鮮明的例子:
從洛杉磯到紐約,如果搭巴士要100美元,需要五天;搭飛機要500美元,只需五小時,你選哪一個?


從這兩個選擇中,就能看出「時間」所佔的重要性。

窮人因為非常看重金錢,因此會選擇可以省錢的方式:搭巴士,但是卻忽視了自己浪費多少寶貴的時間。富人則會稱買機票為「花錢買時間」,因為他們更看重的是時間,而不是金錢,因此會選擇能佔去最少時間的交通方式。


上面的例子清楚點出時間的重要性,而在生活中,更常見的日常生活例子便是:
--許多人為了超值的特價(EX. 咖啡買一送一)而大排長龍,不在乎花多少時間排隊。
--為了買一樣小東西而一間間店家不斷比價,終於買到最便宜的,卻沒想過花了多少時間在奔波比價。


這點出了許多想致富的人的毛病:想一夜致富或做富人進行的投資,卻不願意投資時間先學習一些東西。


這種人會說:「要先有錢,才能賺到錢」「我沒時間去學投資,我太忙了,要工作還要付帳單」。或是他們為金錢所累,忙碌工作,因此想辦法量入為出、節約生活,寧願這樣做,也不願花一點時間,制訂一個投資計畫。


但是如果不願意撥出一點時間在研究財務,替自己未來打算的話,那就真的會不斷為了生活開銷而庸庸碌碌地工作下去了。


因此,想擺脫這樣的循環,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思考:


時間,是非常寶貴的!雖然無法用金錢來衡量,但是它的價值其實比金錢還重要!


因此,一定要投資時間,想辦法安排自己的時間,撥出時間去學習財務相關的知識,才能致富!


希望看過這篇文章的朋友,能思索一下自己的時間都是如何使用的,才能規劃出自己想要的未來,並努力朝它前進喔~~

文章標籤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《下個富翁就是你》系列中譯本第三彈,原文是 Millionaire Women Next Door (鄰家的女百萬富翁)這個中譯本譯名跟書中內容沒有什麼直接關係,到底為什麼出版社要採用這個跟書的核心完全沒有關連的譯名呢...?同樣身為女性的 Helen,當然要找來讀囉!讀完之後,發現對於子女的財務教導也很有啟發!

文章標籤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5630228326b.jpg

 

既然拜讀了《下個富翁就是你》,當然接下來還要找出作者的其他作品來看啦!
延續前作,作者湯瑪斯・史丹利繼續剖析他所採訪的百萬富翁,都是如何白手起家致富的。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各位知道財務報表的重要性吧!也因為如此,坊間出現了很多教導人們如何閱讀財務報表的書。


但是,在急著學習如何讀懂財務報表之前,有件事更重要!
那就是「財務觀念」!


如果還沒有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,那就像是少了一個重要的基礎,若是在缺了一大角的基礎上面繼續堆疊知識,最後還是會倒下來的!


因此今天來講解一下財務觀念裡,「資產」和「負債」又是怎麼一回事。
Helen 直接套用富爸爸系列書中有關這兩個名詞的定義吧:

 

資產,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。

而負債,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。



就這樣,結束。


你一定會說:「什麼?不會吧?這麼簡單~~~?」


真的,就是這麼簡單。請務必在你的財務觀念裡先建立這兩個定義,再來看一般所說的資產和定義吧。


我們來舉個例子好了,像是大家普遍都認為是資產的「房地產」。

文章標籤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英文原著名是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,《富爸爸》系列中常提到的《鄰家的百萬富翁》指的就是這一本。這本書當初是 Helen 開始關注富朋友艾爾文之後,從他的文章之中看到的,因此從圖書館借回來看(新書已絕版)。

 

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如何訪問到許多財富高達百萬美元的富翁,以及其累積財產的方式,並驚訝地發現多數人都是白手起家,因此將他們致富的方法公開分享。

 

書中整理出採訪的百萬富翁的七大特性,列舉如下:

 

一、自願降低消費水準(Helen 註:節儉)
二、善於將時間、精力、金錢做高效率分配,以利財產累積
三、相信財務穩定比炫耀地位更重要(不買高消費奢侈產品)
四、未接受父母資助
五、子女長大後能經濟獨立
六、善於掌握市場契機(以有錢人為目標客戶)
七、選對職業

 

書中主要就是以這七大點繼續著墨,Helen 把自己看到後的重點也列下:

文章標籤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知朋友們都是一開始就已經知道自己要努力邁向財務自由的,還是跟 Helen 一樣,是在有一天,真的從心裡吶喊:「我不要再這樣下去了,我要努力去發掘一條可以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!」呢?在這裡,Helen 就說一下自己開始努力的契機吧!


其實我出社會之後,都是一個擁有穩定薪水的小資族。由於父母的知識水準都很高(兩人都大學畢業)因此對子女的功課也很要求,自然不會表現太差。出社會後,當然也是先投身公務體系(這樣說好像不太對,Helen 是進了教育圈裡面當助理,不過因為是國立大學,所以也算是國家出錢啦)


單身又沒有經濟負擔的朋友,也知道出社會如果擁有穩定薪水,應該都過得無憂無慮吧。Helen 就是因為這樣,所以這段期間過得還滿悠哉的,還能買些權值股,每年拿股利。甚至還去讀了研究所在職專班,成為後來轉成為接案工作者的契機。


在這段期間,發生了 2008 金融海嘯,還是單身的 Helen 此時還沒有多大的危機感,因為薪水還是可以照領,只是發現投資都縮水了。接下來連以往幾年可以拿不少的股利也都跟著大幅減少了,讓 Helen 覺得有些遺憾。因為這個工作薪水雖然穩定,但說起來也不是特別多,晉薪也都只是照著國科會的助理薪資標準走而已,這時才發現之前可以拿的股利原來是多麼棒的額外收入啊!


所以 Helen 開始嘗試購買基金,從定期定額,到單筆購買都有。因為金融海嘯之後的經濟復甦,基金的表現都還可以,所以後來薪水存下來的,就繼續投在基金裡面囉。也大約此時讀完研究所,轉職為接案譯者,薪水從穩定變成"有工作才有賺錢"。


然後就發生 2012 歐債危機了。基金價值全都跌了,但是 Helen 此時還是一般民眾而已,看大部分的財經分析都是說「基金的定期定額要持續下去做分攤,未來從底部漲起來時,才能已累積相當的資金」「現在逢低佈局正是好時機」,所以反而沒有從市場中脫身,還買了後來根本復甦無望的拉美基金。


此時 Helen 人生也發生大事了:Helen 結婚囉。結婚後的生活也都OK,因為兩個人都還能各自工作,但是要努力做人,因為 Helen 快接近高齡產婦的 35 歲標準啦!所幸,在 34 歲的時候就生下女兒囉~~


成為譯者之後的 Helen,因為物欲不重,所以薪水跟之前沒差多少,但因為是自由業,生孩子之後沒有育嬰假,也沒有育嬰半薪之類的任何福利,孩子的部分費用全都要靠自己的積蓄啦!(老公因為也沒有理財觀,所以沒有什麼積蓄,還好也沒有負債,而且很負責地願意支出家庭所有生活費,所以 Helen 可以自己賺的自己打算怎麼用,這是我們這一家的經濟狀況)


生孩子期間最大的開銷:住院費跟坐月子,都是 Helen 出的,住院費還能夠從醫療險申請一些補貼回來,但是坐月子等等的,讓存款逐漸減少,而且為了省保母錢自己帶孩子(沒有長輩幫忙帶,因為夫妻兩人都是上台北打拼的外地人),所以沒有收入了!


在孩子第一年(0~1歲)的時候,就好好的照顧小孩。接著開始利用小孩睡覺的時間,繼續兼職翻譯。但是接下來小孩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了,忙完家事然後等小孩睡覺才能開始翻譯,這是犧牲睡眠換時間啊,感覺又回到孩子剛出生時常要喝奶都沒辦法好好睡的階段了!


所以在這段期間,Helen 會在計算自己的資產少了多少,而收入又只能增加那麼一點點時,開始思索:
-這樣下去,到底會如何?
-老公的薪水付了房租管理費水電生活費等等的,根本所剩不多,不該指望向他要錢投資
-小孩的支出可能不少都要由我負擔了,所以不再是我所有的收入都可以拿去投資
-當譯者就是有工作才有收入,偏偏薪水是按字計價,只有工時越久才賺得越多,但是也要花時間陪伴小孩,陪著她長大更重要,所以這幾年薪水是多不起來了
-光是拿所剩的錢和未來增加緩慢的收入去投資,報酬能達到未來想要的退休生活嗎?

 
 

就是在這段期間的不斷思索,Helen 做出了決定:

為了讓自己未來可以理想退休,還能讓孩子順利獲得教育長大,而且她未來也不用擔心財務和扶養家長的問題,我要自勵自強,靠自己成為我小孩的富媽媽,邁向財富自由之路!


然後就從最簡單的自學方法開始:在家邊帶小孩邊讀書,逐步累積自己的財務知識,然後慢慢探索。因為擁有好一點的基礎,才能知道如何進入金融世界,並擁有正確的態度,像有錢人一樣賺錢。(PS.寫這篇文的此時,小孩也還未滿三歲,因此 Helen 真的是新手上路,繼續朝財務自由的漫長道路前進中...)


不知來到這裡的朋友們,你們又是為了什麼,才決定朝財務自由的道路努力呢?

Helen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